红宝石包体篇——显微镜下的缅甸红宝石内含物特征包体是红宝石内含物的一种,在放大镜的观察下,通过观察内含物,我们能够观察到与成分、结构有关的表面特征及内部特征。而不同地质环境下形成的宝石,又会带有不同的内含物特征,通过观察内含物,我们可以知道红宝石产自哪里。
缅甸红宝石一直是红宝石界的佼佼者,关于他们的内含物包体,你知道多少呢?
缅甸红宝石有两个著名的矿区:抹谷矿区和孟素矿区。
(1)抹谷是缅甸的一个小城,坐落在曼德勒东北方约200公里处,抹谷矿区由几个山谷及城镇组成,地势不高,地质有丰富的黏土和有机物质的石灰岩,在发生了诸如变质作用之后,形成了丰富的盐和铝、铬、镁和钒等元素,因此抹谷红宝石矿床属于大理岩岩型矿床。
抹谷红宝石固态包体比较丰富,三组短针状金红石呈60度相交,含量丰富的金红石包体对光有干涉作用,在成品宝石表面常呈现一种五颜六色的光彩,即“丝绢光泽”,放大检查中可发现金红石分布不均,多呈团状块聚集,恰似一块块“补丁”,在补丁周围,方解石等粒状微晶呈回旋状环绕分布。
缅甸抹谷产的红宝石中的聚片双晶和水铝矿管状体形成的“百叶窗”可作为宝石的产地特征,具有指示产地的意义。
(2)孟素红宝石矿区在上世纪90年代发现,位于抹谷东南方向约200公里。红宝石产于残波积岩,其来源与下伏的大理岩密切相关。
孟素红宝石内缺少丰富的金红石包体,部分的孟素红宝石可见到内部的一种白色为例状固态包体,它们聚集成丝状、云雾状分布。含有白云石、磷灰石、萤石、尖晶石和云母等晶体包体。愈合裂隙多显不规则的曲面状,上面分布有指纹状排列的气液包裹体。
在评价宝石的品质时,内含物包裹体的多少是个考虑的因素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包裹体不会影响宝石颜色的呈现效果,越少是越好的。当然,星光红宝石是个例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