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ichard W. Hughes是国际上宝石学家,宝石鉴定师和评估师,同时也是国际上著名的宝石学作家。在LOTUS的官网上看到了他的一篇文章,详细介绍了蓝宝石的火彩、漏底和黑底,究竟宝石学家眼中的宝石和我们眼中有什么区别?
宝石学家们很早就意识到,宝石的美丽是源于颜色、净度和切工的相互作用,其中切工是比较容易被忽略的。直到近10年来,人们越来越重视彩色宝石的分级,才开始重新审视切工对宝石的美的影响。对宝石进行切割是为了让宝石呈现出美丽的一面,璀璨的火彩,晶莹的质感,闪烁的光芒,都是切割后光线进入宝石内部发生折射和反射所产生的神奇现象,还会随着光线和角度的改变不断变换。不过蓝宝石等彩色宝石几乎没有色散,所以无法像钻石那样有五光十色的火彩,大多以宝石的体色为主。
切工完美才能让宝石展现出最美丽的一面,但也常常受到宝石原石的比例、颜色分布等因素的影响,无法按照标准比例进行切割,常常出现漏光和黑底现象。漏光就是宝石切割比例亭部过浅,光线进入宝石后在亭部折射出去,无法通过反射、折射将光线重新传递到视觉感知的范围内,就出现了漏光,就像一个窗口。而黑底则是相反的,亭部切割过深,光线在宝石一侧被折射出宝石外部,因此从台面观察,宝石的底部呈现黑色。
从火彩、漏光、黑底现象来看,它们的形成和宝石的切割角度有很大的关系。在宝石的分级当中也要特别注重其它硬性影响宝石切割比例的因素,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。